首页 百科文章正文

四川新高考会很难吗 四川高考赋分吗?

百科 2024年01月26日 07:45 305 admin
问题描述 四川新高考会很难吗

推荐答案

不会很难。四川新高考从2025年正式开始,不管是新高考还是以前的高考模式,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,当然会有小部分难题来拉开差距,但总体不会很难。

其他回答

四川高考赋分吗?

四川在确定2022年秋开始实行“新高考”之后,四川新高考是赋分的。

新高考政策四川赋分是以实际参加该科选考人数的成绩为基数,将各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、B、C、D、E共5个等级,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%、35%、35%、13%和2%。

四川新高考赋分规则:

固定的比例及对应的等级、赋分区间。

以实际参加该科选考人数的成绩为基数,将各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、B、C、D、E共5个等级,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%、35%、35%、13%和2%。

以上的5个等级及各等级对应的比例及赋分区间是事先设定的固定规则,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为100分,赋分起点为30分。

考生的文化总成绩由语文、数学、外语3门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考科目成绩组成,总分为750分。

其中,全国统一考试科目语文、数学、外语的分值均为150分,总分450分;选择考首选科目成绩以原始分呈现、再选科目成绩以等级转换分呈现,3门科目分值均为100分,总分300分。

四川新高考赋分制的公平性

1、四川新高考赋分制公平:展现学科公平、重视排名:

自从新高考打破文理选科制度,执行“3+3”或“3+1+2”的选科制度起,就意味着原本的原始分计入制度必须要被代替。

因为科目之间难度不同、评判标准不同,所以原始分也就不能用于判断一个人的真实准确的水平,如果学生选择难度较大的科目,原始分自然低一些,而选择难度较小科目的同学则原始分要高一些。

不仅如此,文科的主观题评分与理科的步骤评分标准,也是阻碍原始分公平的而等级赋分制。而等级赋分制将所选科目按成绩在所有考生中的百分比来计算分数,能最大抹平由于学科难度差异带来的不公平现象。

另外,与原始分重视分数不同,赋分制则将学生的成绩分成不同的分段和档次,重视学生的排名,更能客观表明个体考生在总体中所处水平高低。

2、四川新高考赋分制不公平:存在不确定因素:

赋分制的基础是报考人数,即如果报考某一科目的人数越多,那么能够拿到高分的人数就越多,获得高分的可能性就越大。

四川高考总分介绍如下:

四川省高考总分是750分。其中语文、数学、外语三门科目的满分均为150分,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的满分均为300分,实行“3 +文综”和“3 +理综”的考试科目设置。

传统高考地区的考生,采用的是“3+1”的模式,3代表语文、数学、外语,1代表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。四川高考高考总分750分。

语文、数学、外语科(含听力考试)满分均为150分,文科综合((含政治、历史、地理三个科目内容))、理科综合((含物理、化学、生物三个科目内容))满分均为300分。

外语分英语、俄语、日语、德语、法语、西班牙语6个语种,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语种参加考试。

凡拟报考外语高校、系(科)、专业(含科技外语)的考生,除笔试外,还须参加外语口试。外语口试成绩满分为100分。参加外语口试的考生应按县(市、区)招生考试机构的规定报名。

高中生提高成绩的方法

一、认真安排好四川高考生的时间。首先四川高考生要清楚一周内所要做的事情,然后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。在表上填上那些非花不可的时间,如吃饭、睡觉、上课、娱乐等。安排这些时间之后,选定合适的、固定的时间用于学习,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正常的阅读和课后作业。

二、学习前先预习。这就意味着在高考生认真投入学习之前,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,了解学习的大致内容及结构,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。当然,四川高考生要注意轻重详略,在不太重要的地方高考生可以花少点时间,在重要的地方,高考生可以稍微放慢学习进程。

三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时间,这也意味着在课后少花些功夫。课堂上要及时配合老师,做好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,尤其重要的是要积极地独立思考,跟得上老师的思维。

四、学习要有合理的规律。课堂上做的笔记四川高考生要在课后及时复习,不仅要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要内容,还要复习那些高考生仍感模糊的认识。如果四川高考生坚持定期复习笔记和课本,并做一些相关的习题,高考生定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内容,四川高考生的记忆也会保持更久。定期复习能有效地提高高考生的考试成绩。

六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。平时测验的目的主要看四川高考生掌握功课程度如何,所以四川高考生不要弄虚作假,而应心平气和地对待它。或许,高考生有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,但是这不要紧,只要学习扎实,认真对待,成绩一定会提高。

发表评论

农林百科网 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: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,若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!联系QQ:2760375052 版权所有:农林百科网沪ICP备2023023636号-14